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职工风采

【新春故事】精细化工公司 石晶倩:不同人眼里的年味

作者: 石晶倩   发布日期: 2021年02月20日

前两天和几个同事闲聊,因为刚过完年,所以就聊到了“年”的话题上来,一位同事说:“一个人结婚以前,过年叫过年,等到他结婚了以后过年就不叫过年了,该叫年关了”。旁边一个刚结婚不久的同事似乎深有体会,点头示意。这一聊让我想到了更多人眼里的年味。

近年来总听到有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其实不然。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分别提到了不同年代人眼里的年味。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不变的是人们对于过年的情怀。

对于40后来说,年味是大年初一的一碗臊子面。那个时候,虽然也讲究过年的时候吃点好的,穿件新的,但是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是有限的,仅这两点实现起来就很困难了。所以对于这一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最期盼的,便是大年初一早上的那碗臊子面了。

对于50后来说,年味是锣鼓声声下的秧歌盛会。那个时候,一到腊月大大小小的村屯都会组建起自己的秧歌队,然后紧锣密鼓地排练。秧歌表演一般会从年三十晚上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甚至更久。我爷爷曾经对我说过,他以前也是村子里秧歌队的一把好手,可惜今年我见不到他老人家了。

对于60后来说,年味是拿着粮票布票去备年饭裁新衣。那时候买东西还用的是票,买粮有粮票、买油用油票,想做新衣服得有布票。即使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通常也只有等到过年,一家人才能吃顿“奢华”的年夜饭。因为各类票证都是平时积攒下来的,所以只有到了过年这么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买点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

对于70后来说,年味是大人给的压岁钱。那个时候,小孩子平时是很难拿到零花钱的,所以过年时候的压岁钱,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最期待的。那时候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消费也比较低,大人们给起压岁通常就一两毛钱。但就这一两毛钱,也往往使他们高兴半天。那个时候的一毛钱能买8颗水果糖,能买一本小人书。

对于80后来说,年味是全家人围坐一起看春晚。那个时候,条件好一点的家里会有一台黑白电视机。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上演。从那时起,大年三十晚上一边包饺子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过节方式。所以那个时代的年味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

对于90后来说,年味是经历春运后的一家团聚。那个时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打工的人增多,“春运”变成了春节前不得不说的话题。一些家庭过年的时候父母不在家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所以那些年有些小孩最怕的是春运,最期盼的是父母能大包小包地赶回家过年,团聚那一刻则成为家中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刻。

对于00后来说,年味是“换个地方”感受年俗。现如今一个地方就能吃到各地美食,电影院里爆满的贺岁片专场不断,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潇洒旅行。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着每个地方的特色,一家人走在哪里就可以在哪里过年,这是新的年味。

年味是甜,年味是咸,年味是辣,年味是苦,年味是情,年味更是不舍。我们乘着飞机,乘着车,或步行,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上一口年味,这个年就圆满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口年味。